最新消息

Slide image

2021.01.04(二)「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語音導覽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呈現1920-40年代文化協會及相關人物所處的社會,映射臺灣文化協會文化向上的行動與精神,而語言是當時非常重要的一環,本次美術館特別邀請珂拉琪Collage 樂團及歌手、音樂製作人廖士賢共同推出華語及臺語雙聲道的語音導覽陪伴大家看展。 珂拉琪Collage 樂團作品中的一大特色即是有意識地運用臺語、日語、阿美族語在歌詞當中,在一篇訪談中,夏子這樣敘述樂團的一首作品《MALIYANG》,「是在我阿嬤葬禮之後坐車路上寫的。我沒有在想我要用族語還是日語,是我阿嬤本來就用日語和族語加上很破的中文和我溝通,我只是用我和阿嬤交談的方式寫歌。剛好有人有相同的經驗,他就會覺得他看到台灣真實的樣子。」儘管臺灣結束日本統治已經超過一甲子的時間,但那段殖民時期帶給臺灣的影響和震盪依然影響著這個世代的我們。 被譽為「臺語詩人」的音樂創作者廖士賢,2019年以《西部》奪下金曲獎最佳臺語音樂專輯獎,並為台語詩繪本《情批》配樂及朗讀。得知《甘露水》作品失而復得的故事後,廖士賢為語音導覽製作、兩首曲子,沉穩的音樂像是漫長的歷史中,臺灣的命運之輪開始轉動,這些歷史上重要的作品、文獻開始述說自己的故事、臺灣的故事。 在處理臺語語音導覽內容時,美術館對於「是否應該更平易近人?」歷經幾番掙扎,最後仍然決定保留許多平常越來越少聽到但非常優美的臺語詞彙。畢竟語言如果使用的次數降低,那這些詞彙將會如人煙罕至的小徑般逐漸迷失回去或前進的方向。如果覺得語音導覽內容聽起來稍嫌吃力的聽眾朋友,那我們就一起多聽幾次,像是珂拉琪Collage 樂團曾經說「與其說是學,不如說是把它撿回來」,也如同展覽研究計畫主持人周婉窈老師的展覽引言中所說,今年是臺灣文化協會成立一百周年紀念,我們除了慶祝以外,也要反省臺灣的語言問題,如果曾經作為抵抗語言的臺語消失了,我們不會很心疼嗎?客語和原住民語言如果消失,臺灣還會是一個多樣美麗的島嶼嗎?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讓我們一起跟著珂拉琪Collage 樂團及廖士賢的聲音,穿梭在由藝術作品及文獻所共構的百年時空隧道。 語音導覽入口🎧👉https://reurl.cc/Ok9X9A 華語版|珂拉琪Collage 樂團 臺語版|廖士賢 音樂作曲/製作人 | 廖士賢 器樂錄音室 | 山畝音樂文化工作室 Sam Studio 臺語顧問|鄭順聰 特別感謝|Indie Monster Studio 地下怪獸錄音室 柯拓名、息壤音樂 Saw Music 劉承泓、葉姿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