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6 - 2023.07.02無法離開的人
「人民與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北師美術館作為一座當代美術館,不斷地嘗試創新的展覽手法:2014年,北師美術館與蔡明亮導演共同策辦《來美術館郊遊》、《無無眠》,標示著「電影」進入美術館場域,轉化為「展覽」的全新嘗試。對於電影作品而言,進入美術館是一種再創造,透過空間佈屬的構思,與原始影像敘事重新對話,創造嶄新的觀看視角。
「虛擬實境」(VR,Virtual Reality)則承繼了20世紀初3D立體眼鏡的發明,在21世紀初開花結果,從google 3D街景、google cardboard到各大廠牌相繼發展推出VR頭顯,1932年赫胥黎《美麗新世界》(Aldous Huxley,Brave New World)中描述的「能讓觀眾更加沈浸在電影的世界中」的頭戴式設備終於問世,以360度全景畫面、獨有的沈浸感與自由選擇視角等特性,本質性地改變了影像的觀看及生產方式。戴上VR頭顯的瞬間,觀者彷彿置身另個維度空間,身體在此地,視覺感知卻進入彼方。那麼,在美術館的「實體」空間,「虛擬」實境觀影又能創造何種體感經驗?
擁有紀錄片、劇情片、電視影集編導及劇場經驗的陳芯宜,2018年VR初試啼聲之作《留給未來的殘影》即善用VR的「虛擬」質地,探索記憶與消逝的課題,並開啟她以空間作為影像敘事方法的路徑。延續對VR媒材的探索,2020年陳芯宜受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以白色恐怖為題發展創作,讓早在導演腦中醞釀的《無法離開的人》,找到實踐的契機。該片以360度實景拍攝,召喚過往歷史,挑戰VR敘事的可能性及觀眾體感極限。劇情融合多位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經歷,從綠島人權園區的蠟像館為起點,以一封無法送達的遺書,穿越歷史與時間、跨越國界與世代,喚起人們對於創傷記憶與人權議題的共感。本片榮獲2022年威尼斯影展「沈浸式內容」單元最高榮譽「最佳VR體驗獎」,並獲評審盛讚「展示了360度電影的真正潛力」。
「無法離開的人」展覽由北師美術館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共同主辦,在地實驗與高雄市電影館協辦,總策畫林曼麗與陳芯宜導演攜手合作,打造以沉浸式體驗為核心的跨界展覽。為擴延VR作品的體感經驗,北師美術館量身建構特殊的觀影空間,利用美術館獨特的光影變化,創造空間層次的堆疊,引導觀眾跨越「虚擬」與「實體」的界面。展覽並延伸至VR作品中1950-1960年代台灣白色恐怖的歷史背景,邀請學者林傳凱規劃,以情境式的策展手法,打破傳統歷史文件的展陳方式,與藝術家王榆鈞、李佳泓合作,透過木刻版畫、倖存者的回憶之聲、在國家層層審查下的政治犯書信原件、在看守所物質匱乏條件下親手製作的物件,以及受難者的夢,試圖捕捉當時軍法處的氛圍,延伸這段無法離開的歷史。
本展並首次公開陳芯宜導演VR製作幕後細節,透過手稿、劇本、模型、設計圖、VR影像工作檔、拍攝道具和訪談影片,一探虛擬實境如何虛擬、如何造境。地下室展間同時也是各種事件的發生之「場」,是導演現場工作之場,是周書毅、海筆子大樂隊的肢體、讀劇的展演排練之場,也是與「在地實驗」合作的一系列訪談和特映發生之場。
米蘭.昆德拉曾言:「人民與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透過傾聽與挖掘,我們得以穿透層層的歷史迷霧,抵達湮沒在個體記憶中噤聲的地層;透過轉化與創作,我們才能重構這群人的精神樣貌,將他們從記憶深處帶回我們的時代,與我們產生聯繫,成為集體記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