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展覽

Slide image
Slide image

2015.05.12-2015.07.26The 13th Taishin Arts Award

詮釋與分享—開展跨視域的對話 台新藝術獎自2002年起開辦,表彰臺灣當年度具有創新表現、突破專業成就和最能彰顯時代精神的藝術展演活動。2013年開始,為回應當代藝術跨越疆界的趨勢,將原本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分類獎項的機制,調整為不分類評選及給獎,同時創設「ARTalks」網路開放平台,邀請長期關注當代藝術發展的專家學者擔任專責提名觀察人,親臨展演現場,提出獨立的提名觀察報告,以更宏觀的「時代精神」、「人文關注」與「未來性」三方向進行評選,打破藝術門類的侷限,合議選出十至十五名入圍作品,開啟藝術創造與跨域對話更多的可能性。 其後再由複選委員,包括台新藝術基金會董事代表、外聘專家學者及提名觀察團主席,經重重討論與投票,遴選出五件年度得獎作品。決選評審團則由二位國際評審委員和三位國內委員組成,評選出一名年度大獎得主。期能透過公共參與的談論引發思辨,全年觀察提名與藝術評論發表論辯,並結合專業且嚴謹的評選機制,肯定、表彰臺灣卓越的藝術創作成果。 本屆得獎的五件作品:立方計劃空間《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林文中舞團《長河—身體是最長的一天》、袁廣鳴《不舒適的明日》、陳伯義《紅毛港遷村實錄–家》與蔡明亮《玄奘》,皆可看見藝術家的創作意識持續不斷地跨域探索,探尋融合傳統與創新的途徑,開展社會實踐與關懷的行動,藝術創作多元語彙的敘事表現,掙脫藝術形式的桎梏,呈現當代藝術面對生命經驗與社會文化之反身辯證、記憶召喚與傳統共融的能量。 此次策展試圖於時間與視覺空間的想像中,將原本藝術創作的展演內容進行某種程度的抽離與演繹,美術館的空間成為藝術家身體經驗與美學知識重新體現的一種媒介,再次現身呈現不同的思維觀點與實踐方式。美術館的當代策展進程中,不僅在視覺上,更開始關注觀眾如何透過身體感知與藝術創作及空間環境的相互對話,形成藝術創作解讀的脈絡與詮釋。 本次台新藝術獎大展環繞於「詮釋」與「分享」的概念,在開放的空間與共時基礎下,透過空間佈局的運用,再展示與建構,引領觀眾詮釋並分享藝術家的藝術創作觀點。展覽構築「聆聽」、「思考」與「表達」、「分享」的參與機制,跨越感官回到本質上的探索,開啟觀眾、藝術家與藝術創作間跨視域的共融與對話,讓觀眾不只以視覺去觀看藝術創作,更透過其他身體感官來「聆聽」與「感受」藝術家所傳遞的藝術實踐觀點與歷程,回歸到最純粹的自我,重新思考自身對於生命經驗、社會文化的反思。

Slide image
Slide image
Slide image
Slide image
Slide image
Slide image

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得獎人暨展出名單 立方計劃空間《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 林文中舞團《長河—身體是最長的一天》 袁廣鳴《不舒適的明日》 陳伯義《紅毛港遷村實錄–家》 蔡明亮《玄奘》

展期 2015/05/30 - 2015/07/26 地點 北師美術館 主辦單位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聯合主辦/b> 北師美術館 主要贊助 台新銀行 台新社會公益信託基金 特別感謝 台新金控 合作夥伴 ART iT TEDxTaipei 非池中藝術網 遠見雜誌 愛樂電台 今藝術 法國在台協會 PAR表演藝術 誠品表演廳 指定設備 EPSON(投影機) ACER(平板電腦) 視覺設計 品墨設計工作室 展場設計 Noiz Architects Share